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交流 >> 交流心得 >> 正文

王江峰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习培训心得

Date:2012-12-29 · View:

论组织文化与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王江峰

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成功成为新加坡经济迅速崛起的重要助推器。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学习和借鉴新加坡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正处于内涵建设关键时期的我院而言,尤其凸显出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2012年8月4日至11日,学院组织全院19名教师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Nanyang Polytechnic,简称NYP)进行了为期8天的培训学习。学习培训的内容分为经验分享和实地研习两个模块。通过聆听学术报告,进行实践考察,使我对新加坡的教育体制和南洋理工学院的发展历程有了总体上的了解。在培训过程中,结合我院当前内涵建设的提升,高职院校组织文化理论是我思考最多的问题,下面结合我院实际谈谈组织文化对办学质量的影响。

一、组织文化的内涵与作用

所谓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在高职院校的发展进程中,组织文化的作用在于为培养高素养的教师创设充足的、完善的客观条件,从而使教师能够身临其境,耳融目染,逐渐产生努力适应环境要求的内心信念,并依据高职学校组织文化的要求不断的改造、更新、甚至重塑自己,更新自己的处事方式,树立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营造有特色的高职学校组织文化,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二、组织文化的理论创设

在理论上,高职院校组织文化的创设需要确立以下五个理念。

(一)组织无界化

为在学校内实现广泛而有效的资源共享,南洋理工学院提出各部门之间开展工作时应该是无“墙”和无“边界”的。在这种管理理念指导下,不同学系之间的学生和教职员可以通过联合开发项目进行横向交流。这种创新的管理理念有效强化了学院部门与学系间的团队精神,促进了不同学系间的项目合作与教学活动交流,为学生和教职员提供更多综合科技创新与应用机会,从而也进一步强化了师生们的专业能力和学院的灵活应变能力。

(二)超前意识

南洋理工学院以追求卓越为己任。在学院创办到快速发展过程中,学院始终保持与企业齐头并进甚至略超前于企业作为自身发展的根本准则,从专业开发、课程模式设计,到校企合作项目的选择以及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的构架,处处体现出其“快人一步”的超前意识和创新精神。学院在发展之初就建立了包含新专业需求分析、成立专业筹备小组、提呈批准、科目设计与教学准备和反馈与改进等众多环节在内的一套科学、完整的专业开发程序。专业设置与新加坡整体经济发展需求紧密挂钩。。灵活高效的专业开发机制确保了南洋理工学院在同类院校中的领先地位。

(三)终身学习

南洋理工学院将“为学生及学员们提供优质的教育与培训,为他们的未来生活及就业作好准备,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为新加坡科技、经济及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奉为自己神圣的办学使命。学院培训哲学之一就是“活到老,学到老,才能工作到老”,因为在市场经济中,教师是无货架寿命的,每位教师所持有的文凭、学位是没有保质期的,教师进入学校从事教学活动,其市场价值就有可能小于内在价值。因此,为保证市场价值不贬值,只有不断地进行本专业新知识的学习和新项目的研发,才能使得教学活动存续下去。

(四)创新理念

创新是组织文化自身的内在要求。创新有三层含义,一是更新,二是创造新东西,三是改变。高职学校鼓励师生进行创新,侧重点在于将原有的科技引用到新的应用领域,开发出新的应用技术,并且做到紧跟市场、企业的需求。

(五)先驱精神

在培训期间听到这么一个事例,技术开发项目的测试一般必须到企业的生产线上进行,负责该项目的老师就带领学生利用周末进入企业进行测试,通常是从周五下午5点开始,一直持续到周日。测试不完或不成功,下个周末继续进行,直到测试成功,企业满意。这里面所体现的就是高职教育所必须具备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三、组织文化的实践创设——对我院办学的一些启示

(一)紧扣地区经济发展脉络,专业设置更重实用性和适当超前性,建立灵活、高效的专业开发机制,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己任,以服务地区经济发展为目标,专业设置既要紧密配合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又要具有适当的超前性,使职业教育走在生产和服务的前列,充分发挥教育对生产的指导和引领作用。要突破原有学科和专业限制,根据现代经济发展趋势对传统专业进行大胆“改造”,或“嫁接”、或进行更精细化的科学分类。其次,建立科学合理、运行良好的专业开发机制将会从制度设计上确保专业设置的实用性和适当超前性。一方面,高职院校本身应该高度重视与政府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有关社会服务中介保持密切联系,时刻跟踪社会不同时期各种人力资源的开发需求;与此同时,通过市场调研、参观、考察或参与项目合作和科技开发等多种形式与企业保持联系,以此确保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与地区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相适应。

(二)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准确定位高职院校办学的服务对象和服务产品,建立基于IS0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长效机制。

学校是从事教育服务的机构,学校的服务对象即“顾客”应该是学生和用人单位,服务的产品则是学校提供的教学服务,其中最核心的产品应该是各类独具特色的课程和专业。因此,要确保高职院校提供的产品特性符合“顾客”的需求,就必须要借鉴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和规范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它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牢固树立起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而且可以确保其对“产品”实现有效的质量监控。“IS09000族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4年正式发布并在国际上得到广泛承认和遵守的一组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迄今为止,该标准已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制造业、政府部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以及金融、房地产等服务行业的管理领域。IS0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强调以顾客作为关注焦点,以全员参与为基础,将“顾客满意”和“持续改进”作为评价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重要依据;奉行“质量形成于生产全过程”的过程管理模式,即按照PDCA模式运行,其特点是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改进(ACTION)的顺序循环往复,不断改进。应该说,IS0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与目前我国教育部正在对各高职院校进行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无论是总体目标,还是管理内核,都具有很大的相容性。在我院开展内涵建设的中,适时建立基于IS09000族的质量管理体系,不仅有利于我院在管理机制上与国际接轨,而且还能与国家教育部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外促内、内外联动的长效发展。

(三)借鉴其“教学工厂”办学理念和“双轨制”教学模式经验,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不断提高学校资源利用效率。

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理念通过项目教学与开发将高职教育所要求的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因此,现阶段我们要借鉴其“教学工厂”办学理念,就是要在现有实训中心项目建设基础上,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来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大量运用“项目组”为载体,开展教学和技能训练活动,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与此同时,通过合理借鉴其“双轨制”的教学运行模式,进一步整合原有的课程资源,优化课程内容,不仅可以突破我院现有实训面积和实训条件的瓶颈制约,更为合理地安排教学资源,全面提高学校资源利用效率,而且还能确保“教学工厂”中的企业项目可以不间断地连续运作下去,从而使得“教学工厂”的办学理念得以全面贯彻实施。

(四)注重不断提升教师的市场价值,积极营造终身学习的校园文化氛围,并努力将其内化为学校发展和创新动力的不竭来源。

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师均具有企业工作背景,无论在专业理论知识层面,还是在专业技能和科技开发方面,均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改变提出的新需求,学院采取灵活的组织结构与系统化的持续性

专业开发确保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以此保持并不断提升教师的“市场价值”,从而推动学院校企合作的项目开发与教学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学院在社会上和企业界的知名度也随之提升。目前,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各高职院校对教师的实践技能的培训也越来越重视。但如何在加强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基础上,不断提升教师的“市场价值”的问题却似乎还没有引起高度关注。笔者认为,这个问题的有效解决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和学院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也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很多专业难以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的现实矛盾的有效突破口。为此,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切实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来推动该项工作的进行。一方面严把师资引进关,除强调新进人员的企业工作背景外,还要注重其既有的“市场价值”;另一方面,通过积极营造终身学习的校园文化氛围、制订切实可行的教职员进修培训计划、强化教师与社会的联系、深入改革教职员薪酬管理制度等多管齐下,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自身的“市场价值”,并努力使其内化为学校发展和创新动力的一种不竭来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理念和许多成功经验,虽然与新加坡特殊的国情条件和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密不可分,但也折射出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些共性和特质。只要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相信我们也一定能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