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交流 >> 交流心得 >> 正文

熊群英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习培训心得

Date:2012-12-29 · View:

精神的洗礼 经验的传承

——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培训总结

建筑工程系 熊群英

 

经过学院领导和各相关部门的精心策划和组织,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首批出境学习培训团--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培训团在席尚君团长的带领下,于2012年8月6日~10日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接受了为期5天的学习培训。学院领导对这次师资培训工作给与了高度重视,行前召开了全体学员工作会议,对每位学员提出了学习培训要求。本人作为学员之一,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遇,欣赏新加坡优美风景的同时,更主要的是想尽办法尽量学到更多的东西,通过短短5天的学习、培训和考察,体会颇多。

在五天的培训中,我们主要通过专题报告、实地研习、参观与交流的方式完成培训内容学习。分别听了《新加坡的教育体系》;《新加坡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现状》;《南洋理工学院的概况概貌》;《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理念与人力开发经验》、《南洋理工学院的学术管理系统与专业教学开发》;《南洋理工学院教与学之有效途径》专题报告,并对《教学与项目开发活动》、《教学企业》进行实地研习;组织我们对南洋理工学院工商管理系、工程系、信息科技系、生命科学系、互动与数据媒体系实验实训设施和管理进行了实地考察,还参观了图书馆、体育场等基础设施。

通过培训学习,我们对新加坡职业教育发展过程有所了解;对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理念有所认识;初步理解了“教学工厂”“教学企业”的概念与运作;对南洋理工学院“无界化”文化形成与效果有所认识;对无货架期的师资管理与培养理念有所认识;研讨了项目教学、双轨教学模式、学分制管理、学习过程的全程教学考核与评价管理制度,参加培训的每个人都受益匪浅。这里就主要从对我触动最大的几个方面谈一下感想和收获,希望能够不辜负学院对我们的厚望,通过本次学习对我院发展建设有所贡献。

一、新加坡国民的精神面貌

1、积极向上的工作状态

在新加坡学习的六天时间内,无论导游还是南洋理工学院授课教师都多次提到新加坡政府(新加坡国民)的危机意识、超前意识、合作意识、务实精神,我们随处可见新加坡国民积极向上、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思想意识。新加坡政府在领土有限、资源缺乏的自然条件下,无畏困难,正视现实问题,超前预测未来,务实布署工作,以李显龙等三任总理为首的服务于民的政府深得民心,政府、企业处处都有无形的凝聚力,国民齐心协力共建家园、共享财富。

这里我们没有见到有谁去抱怨社会、抱怨政府、抱怨学校环境,我们听到的是对各种政府和制度的绝对服从和用积极行动去适应每一条政策法规。制度是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要的是执行的结果,不是执行过程中的讨价还价。这种严谨务实的工作精神,是新加坡能在建国仅几十年就取得这样辉煌成绩的基石。

2、危机意识

心理学实验曾经证实过这些观点:人在适度焦虑情绪下工作效率最高,在适度恐惧中最具团结意识。不知道这是否正符合了新加坡政府的宣传理念。新加坡是地理位置非常有优势的国家,每年收取惊人的港口费用。但是几乎每一个我们所遇到的新加坡人,都在反复述说着:“我们是个任何东西都要靠进口的国家,我们什么都没有。”这种危机意识,使得人们向人尽其用的发展方向去努力。按新加坡的人才选拔制度,进入南洋理工学院的是一批天资未必最好的孩子,但在新加坡政府的理念中,他们更应被培养成高级职业技术人才。所以这里对于每一名学生都提供了一视同仁的教育机会,在项目教学中,老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有意筛选,必须确保“一个都不能少”,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3、敬业精神和合作意识

按理工学院的安排,负责带队我们这个团的是一位班主任,为确保万无一失,我们的“班主任”梁老师通常会临时叫上另一位老师来配合参观工作。对于有深度交流需要的同事,带队老师甚至会牺牲个人下班时间,专门安排后续工作。每一位我们所接触过的新加坡同仁,他们最打动我们的不是他们的专业水准,因为时间太短我们没有机会去深入的了解,而是他们在整个行程安排中这些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们真正了解到什么是新加坡式的敬业和合作。

二、优化的专业建设管理体系

1、教育与服务兼顾的专业建设目标

南洋理工学院有两大办学使命:一是为学生及学员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成为国家培育发展专才,并为新加坡的科技、经济及社会发展服务;一是利用自身资源、专才、创意及创新能力满足企业及工业界之发展需求,配合新加坡发展之努力,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及推动国家发展。

我们国内传统的高职专业建设目标多数表述为“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高职人才”,注重为社会输送人才。而新加坡的高职专业建设目标不仅提出培养技能型人才,同时有效发挥学校雄厚的师资、科研力量承接专业项目,直接服务社会。

2、资深从业经验的师资队伍

南洋理工学院引进教师的基本条件:本科学历以上,必须具有5年以上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工作经验。南洋理工学院有专门的机构为新引进教师做为期3个月的师资培训,专业系部为新引进教师配一对一指导教师,新引进教师在随后的两年内不间断得到校内教学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学能力。南洋理工学院师资引进首先考虑教师的资深企业工作经验和愿意从事教学的意愿;其次加强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培训,使其胜任教学工作。

3.刚性薪酬制度

南洋理工学院对教师的考核内容包括个人素质、教学能力和非教学能力三项,教师薪酬在招聘入职时商议确定,不与工作量挂钩,不公开,年度奖金根据当年效益确定。教师薪酬只升不降,刚性的薪酬制度稳定了教学师资队伍;与工作量不挂钩的薪酬制度,激励教师从事专业项目开发,提升专业执教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教师薪酬不公开,形成教师工作的竞争氛围。

4、教学工厂的项目化教学模式

南洋理工学院无论工科还是商科,各专业均设有“教学工厂”,学校超市是工商系的“教学工厂”,学生分批分班经营管理超市,工科类系部则校企共建配备尖端设备的校内教学工厂,承接诸如樟宜机场的机桥控制软件、地铁收票闸门等企业真实项目。

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中的专业项目,由学校统一受理,负责项目开发的专业教师以个人名义与合作单位签约,责任到人,项目收益由校方分配。项目来源多数基于南洋理工学院的社会品牌和专业教师的研发社会影响力,部分项目由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搭桥牵线,校企政合作,服务社会,多方共赢。

南洋理工学院规定每一个项目开发过程中,必须有学生介入,师生共同完成。学生从参加每学期学期项目的人员中分配,由于每一个项目开发时间长短不一,每学期从事学期项目的学生不断更换,项目负责教师需统筹安排不同时间段参与学生可胜任的工作。教学工厂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中,注重的是让学生亲历实际工作项目,承接力所能及的任务,体验真实的工作,并不强调学生参加从接受到验收的完整项目过程。这也与实际工作中一致,每个项目由多个成员分工完成。

5、双轨制教学的组织安排

南洋理工学院各专业的学制和我们相同为3年。南洋理工学院第一、第二学年为专业宽基础理论培训和学期小型项目,第三学年为专向培训、全日制项目研发和企业实习。所有的专业在第三学年都实行双轨制教学模式,把学生分为A、B两组,第一学期A组开展专向培训、B组做全日制项目和企业实习,第二学期再对调。这样做的好处是,保证每年都有学生与老师一起做项目,而且满足了学生到企业实习不间断,企业生产不断线。

6、严格的考试纪律

南洋理工学院注重技能训练,实行项目化教学,但并未取消考试,反而是制定了比我们国内更严格的考试纪律。南洋理工学院每门课程一般有期中的分段考试和最后的期末考试,学期期末考试由各系部统一组织,凡是考试作弊者取消作弊学期所有课程的考试成绩,并需重新缴纳一学期的学费。

7、组织无界化的教学管理理念

项目无界化、师生无界化、系部无界化,南洋理工学院的无界化管理理念,充分整合资源、有效使用教学资源,达到社会财富最大化目标。无界化管理理念的精华之处是营造了合作氛围,项目开发中,不同系部师生之间无报酬的相互帮助,齐心协力完成任务,共建学校品牌,学校与个人共同受益。

三、校园设计的超前意识和资源节约措施

1、智慧型校园设计

(1)主大门人车分流不交叉,既保证了学生的安全,又能够使学生迅速到达、离开学校。

(2)教学大楼10多个区,各区均有盖顶走廊相连通,遮风避雨防日晒.

(3)四个大容量食堂在教学大楼的一楼,学生下课后就近就餐,减少了人流间的相互交叉流动,学生1万多人的学校看上去井然有序。

(4)纸质文件资料自动传送系统,减少人力,提高效能。

2、全面联网的信息结构

南洋理工学院是一所数字化校园。使用校园智慧卡凭此卡可以进入办公室及工作区、课室、电脑实验室、教职员中心、体育健身场所、停车场,以及通过图书馆自助机器或柜台借书。学院内任何地方均可免费无线上网。学生听课、教师上课全部刷卡进入,既方便了考核也利于现场的管理,对于校园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全部用系统进行协调,减少错误率,节约人力成本。校园智慧卡的应用使教职员及学生能充分地使用校园内各系统和设施。整个校园由光纤、电缆和无线电通讯系统连接起来,促进了校园内的电子通讯、电子资料查询与学习和多媒体与电子会议的有效应用。

南洋理工学院是信息化校园。其应用软件系统覆盖了学院的知识管理、校园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通用管理以及学术和学生事务资讯等各个方面,使学院节省了很大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序,提高了办事效率。

南洋理工学院是节约型校园

节约每一滴水:新加坡是一个淡水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节约每一滴水已经是全民的共识。学院的洗手间洗手水龙头为“细水式”,充分体现节约不浪费。

阶梯教室空调管理精细化:新加坡地处热带,气温高相对湿度大。教室一般都有空凋。大班课上课前10分钟空调启动,下课后空凋关闭。

复印纸张管理细节:复印机的装纸抽屉加锁,提倡复印纸“专纸专用”,避免浪费。

室内体育馆空间利用充分:新加坡土地资源十分紧张,南洋理工学院的占地面积仅有450亩。为节约土地,体育馆的面积并不大,但功能较齐全。体育馆篮球架设计成收放式,看台推出缩进式,节省空间,整个体育馆可以进行篮球、排球、乒乓球等比赛,实现了一个场地多用,节约了用地和基建经费,符合国情校情。

四、感言

1、从校园设计到具体行政、教学工作,处处体现无界化、科学化、规范化

学院每栋楼的设计和设备配置均以科技为导向,而不是从使用部门来划分是属于哪个部门的。无界化协作的团队精神,通过教学大楼内连接七个学系的“科技园”这一平台,将各系的优质资源整合起来,通力合作,共同研究,联合公关,形成最佳合力,打造学院品牌。在我们培训组的上课老师中就有来自工商管理系、工程系、信息科技系、互动与数码媒体系、国际培训部等多个部门的教师,配合非常默契,工作效率高,无需专门部门来协调其工作。

2、南洋理工学院具有超前的办学理念与强烈的危机意识

通过一周的学习和参观,处处都能让人感受到新加坡人超前的办学理念与强烈的危机意识。从校园设计到具体行政、教学工作,处处体现无界化:学院每栋楼的设计和设备配置均以科技为导向,而不是从使用部门来划分是属于哪个部门的。无界化协作的团队精神,通过教学大楼内连接七个学系的“科技园”这一平台,将各系的优质资源整合起来,通力合作,共同研究,联合公关,形成最佳合力,打造学院品牌。为我们上课的老师中就有来自工商管理系、工程系、信息科技系、互动与数码媒体系、国际培训部等多个部门的教师,配合非常默契,工作效率高,无需专门部门来协调其工作。在校园建设中体现了超前的办学理念与强烈的危机意识,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如合理的校园建设和人车分流的设计、节约用水、用电以及随处可见的为学生提供的书柜、桌椅和电源插座等。

3、一心一意搞教学,全心全意为学生

(1)后勤服务全部外包,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实施后勤管理,管理更加细化,水平到达社会统一要求的标准。同时,非常有助于学院把精力和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教学上。

(2)全院1350名教职工的80%都在系上工作,人员重心下移,真正实现了“少行政、多教学”的体制。

(3)全院有350多名兼职教师,其中有近100名兼职教师是曾经在南洋理工学院工作过的。这些兼职教师熟悉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理念与教学管理,特别是熟悉“教学工厂”的教学模式,这些兼职教师对保证教学质量的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4、效能、职责明确,主人翁责任强

(1)“工作很多,老板很多,薪水只有一份”。在南洋理工学院,行政人员一个人兼几个“工种”的现象并不奇怪,工作效率高。

(2)本职工作(分内的事情)做得很好,需要协助他人(他部门)的工作做得很棒。本工序仅仅是学院工作全流程的一个点,按时保质完成任务已变成教职工的自觉行动。

在新加坡的6天时间,每天都在满满的收获中度过,这6天的经历对于我们培训团每个人,都是一笔无法估量的巨大财富。在此,我非常感谢学院能够给予我这次机会,让我有一个走出中国看世界的机会。这次机会让我们对高职教育的前景更加充满了希望。我们衷心期望,能够把所学所感运用于每个人的实际工作中,为咸阳职院的发展添一块砖加一片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