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P办学理念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的启示
机电工程系张娟荣
暑期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学习和培训,受益匪浅,备受鼓舞,使我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们见识到了一所办学策略超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教学设施完善、教学理念先进、专业设置灵活、课程开发高效、组织管理严谨、校园文化浓郁的真正意义上的职业院校。下面我就我系机电一体化专业现状,结合南洋理工的职业教育理念、专业需求与课程开发、课程整合、双轨系统、无界化管理和办学策略谈几点启示。
启示一: 关于职业教育和“教学工厂”理念
一、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分类而非一个层次,准确定位职业教育。国内目前把职业教育定位为一个学历教育层次,作为高等教育的最低层次,入学门槛的一再放低,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存在严重的偏见,这是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面临的瓶颈。但是新加坡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分类,就从根本上消除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二、 “教学工厂”的理念,把职业教育院校比作一个“教学工厂”,学校提供一个由模拟到模仿,最后实现与实际项目融合的教育教学环境。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将企业生产实际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中,通过企业生产和研发项目,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更贴近实际生产的环境。因限于基本国情和国内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我们要完全照搬这一模式是不现实的,但是,让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更贴近企业生产实际,对我系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启示二:关于课程整合
专业学科因为课程设置问题,有些课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有重叠之处。比如:《电工技术》、《机床电器控制》和《伺服系统》三门课在电机的结构、控制上严重重叠。如果能根据专业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课程整合,会减少重复教学,增强课程之间的衔接,提高教学、学习效率。下面是NYP的课程组合模式: (以第一学期课程为例,其中整合了45门课程)
课程组合一(工程基础)第一学年 |
课程名称 |
课时数 |
工程数学1A/B |
60 |
工程力学1 |
75 |
加工技术 |
75 |
机械制图 |
75 |
材料科学 |
45 |
学期项目一 |
60 |
辅助课程一 |
30 |
总学时 |
420 |
学期项目一:1、机床加工技术。
2、创意项目。
课程组合二(工程基础)第一学年 |
课程名称 |
课时数 |
工程数学1A/C |
60 |
电子与电路学 |
75 |
数字与模拟电子 |
60 |
沟通技巧 |
60 |
计算机编程 |
75 |
学期项目二 |
60 |
辅助课程二 |
30 |
总学时 |
420 |
学期项目二:1、集成电路板焊接。
2、电子故障排除。3、创意项目
通过以上课程整合对比,45门功课整合成了14门功课,课时大大缩减,学生有绝对多的时间去搞专业的学习。其次,学院还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习课程组合一,另一组学习课程组合二,第二学期两组再进行课程学习互换。这一举措使得教师资源更加合理配置,避免了学期科目老师严重不足和过饱和现象。特别值得借鉴的是每一学期后面的学期项目,通过校内项目,让学生将本学期学习内容,灵活转化为实际的专业技能;创意项目则有一定的灵活主动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所长参与设计、实施。
下面是我系机电一体化专业第一学期开课计划,以新生入学第一学年开课计划为例:
第一学年课程 |
课程名称 |
课时数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 |
48 |
大学语文1 |
大学语文2 |
48 |
大学英语1 |
大学英语2 |
96 |
高等数学1(经济数学) |
高等数学2(经济数学) |
96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
24 |
机械制图1 |
机械制图2 |
96 |
电工基础 |
电子基础 |
96 |
体育 |
体育 |
48 |
总学时 |
552 |
比较两个表的内容,首先是总学时,我们因为国情原因,多开设了思政和体育课,这两门课程的总学时是96学时,剩余用于开设专业及专业基础课的课时是456学时。可是我们用456学时所学的知识面和南阳理工学院的420学时所开设的课程容量相差很远。其主要原因是课程重叠,缺少有机整合。
因此,南阳理工学院这项举措值得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采纳,机电一体化专业目前招生、就业态势良好,根据我院院情,及时合理整合机电类课程,通过改革可以获取更好的发展和壮大。
启示三:关于双轨系统
所谓双轨系统就是把刚入校的学生分成A、B两组,根据专业特点,将组合后的课程分成两个方向,每组学生一个方向,持续一个学期,下个学期,双方交换学习内容。双轨系统的优势在于不仅能将过于集中的实验实训资源合理有效利用,还能将科目老师资源合理利用,避免学期科目老师严重不足和过饱和现象。下面是NYP的课程组合模式: (以第一学期课程为例)
学期 |
A组学生 |
B组学生 |
第二学期 |
课程组合二 |
课程组合一 |
第一学期 |
课程组合一 |
课程组合二 |
第二学年以此类推,交换学习第三、第四课程组合。特别值得借鉴的是第三学年的双轨系统。下面是NYP的课程组合模式:(第三学年)
第三学年第二学期
第三学年第一学期
A组B 组
第三学年的这个双轨系统,既保证了学生有半年的企业实习,又保证了学院项目和专业方向的正常进行。从这个表里可以看出,这样做的好处是去顶岗实习的学生只占毕业学生的四分之一,这样,避免了学生顶岗实习要找实习单位的高峰和压力,便于选择适合学生专业成长的顶岗实习单位。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到了第三学年的第二学期,如果有企业来学校招聘,我们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可以再选择去好的企业,可以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合作的共赢。避免我院目前出现的企业不缺人时间,我们毕业生没选择;企业急需人时间,我们却不能为合作单位提供人力资源。因此,双轨系统特别适合在我系机电一体化专业试行。
启示四:关于无界化
生活实际问题是没有严格界限的,我们无法分隔工程之间的界限或学科专业之间的界限。也就是说,实际工程是多个学科的交叉,无法割裂学科之间的界限,因此,需要我们共同的参与、协调、处理。
NYP的无界化理念体现在有形和无形之中。有形是指它的整个校园完全开放,教学楼依地势而建,楼宇之间全部贯通。无形是指在面对实际工程时候,他们积极应对、多个部门人员的迅速反应和积极响应。无界化管理理念强化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客户需求。无界化管理强化了部门与系部之间的团队精神;促进了人才与资源共享;加强了不同系部的项目合作及教学交流;提供了更多的综合科技创新与应用机会;强化了师生的专业能力,提高了学院面对实际工程的灵活度与反应能力。目前我院的各个系部之间,在实际问题中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部门的合作。我系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既涉及到机械问题,又涉及到电子和自动控制等问题。即就是机械和电子的有机合成体,在实际问题中,需要机电和电子的强强联合。所以,在工程实际问题中,如何制定相应的无界化合作关系,形成良性、可持续性合作、共谋、发展的机制,是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如何借鉴?试行思路有两条,一是因为机械方面的控制部分需要编写程序,而电子系的老师比较擅长编程,因此,可以在机电系处理项目时通过系部之间的沟通,由项目老师选定他所需要的辅助老师参与项目。这样,一方面利于项目的完成,另一方面也使得机械方面的老师得以在编程上得到提高。通过一定程度上的合作,达到了双赢。二是选派本系年轻教师或者需要转型的教师去相关学科系进行为期一学期或者一学年时间的学习、培训。学成后可以通过考核,委以重任。
启示五:关于办学策略
NYP的办学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市场导向、柔性系统、能力开发、国际合作、重应用、重开发、面向世界。其中关于市场导向、柔性系统、重应用、重开发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职业教育是为市场提供更好的人力资源,那么它的发展方向就得紧紧围绕市场这个中心,以市场为培养人才的行为导向。但是目前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综合科技大爆炸时代,市场是善变的,不能因为市场的变化直接废弃一个专业。因此,建立柔性系统才能使我们的专业发展紧随市场的风向标。同时职业教育要提供的是实用型人才,因此,我们的培养方向应该准确的定位在实际应用和技术改良方向。既如此,那么我们对学生的培养重点就是实践操作能力。在机电一体化专业践行该策略,是实现我院现阶段工科立院的有力保障,也是为最终形成我院特色的办学策略而进行的有益探索。
以上几点启示是我为期五天的培训学习心得总结,以期能对我系及我们学院的教学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需要长期的、深入的调研和不断的探索,学院的发展和未来,是每个教职员工的使命和心愿。我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继续探索、实践、总结、反思,把所学所思和大家交流,并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实际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