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8日至22日,我有幸参加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项目赴德培训,进行了为期二周的培训学习,这次培训学习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我们培训学员都感到比较满意,这段时间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感触很多。赴德培训不仅让我有幸亲身体验到德国职业教育总体模式和具体运作模式,受到了德国先进职业教育理念的洗礼。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德国概况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接壤,南邻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和波兰接壤,该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110万人 ,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德意志人为主体民族。
1.德国印象-低调务实
德国建筑古朴,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人民衣着朴素,交通方便快捷,以人为本。德国地铁是二战时期所建,沿用至今,地铁系统高度自动化,工作人员很少,实施抽查检票。德国人工作严谨、务实、勤奋、敬业,守纪守时,待人礼貌诚恳。
2.德国印象-品牌强大
德国知名品牌众多,享誉世界的汽车品牌有奔驰、宝马、奥迪、大众、保时捷、迈巴赫,其他知名品牌有莱卡、BOSS、博世、双立人、施坦威(全球十大顶级钢琴之一)、环球唱片、西门子、阿迪达斯和彪马。“德国制造”和“德国汽车”已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
3.德国印象-经济发达
德国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第四大国(国际汇率)。2016年人均GDP43,548.93美元,德国含有丰富的木材,铁矿,钾肥,盐,铀,镍,铜和天然气。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关系,主要出口产品有汽车、机械产品、化学品、通讯技术、供配电设备和医学及化学设备。德国是全球八大工业国之一,鲁尔区是德国的传统煤钢工业区,慕尼黑(宝马汽车总部所在地)、汉堡、斯图加特(奔驰和保时捷总部所在地)、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总部所在地)。
4.德国印象-福利健全
德国禁止节假日休息日上班。在劳动保护政策方面,国家法律严格规定,禁止招收童工,禁止让18岁以下的青年工人上夜班,禁止休息日和节假日上班,禁止让孕妇在产前六周,产后八周上班,除每周休息两天以外、每个工人每年享受六周带薪休假
企业欠薪,政府先还。在德国,一旦企业拖欠职工的工资,则由政府先支付给员工。企业欠员工多少钱,政府就给职工多少钱,先让职工回家,接下来就变成了政府和违法企业之间的事。德国政府会出动警察局、检察院介入欠薪事件。
工资只加不减。在德国,工人工资的变动只能做出有利于工人的决定,即只能加工资,不能减工资,即使企业倒台了都不能减。假如企业真的破产,那么最后一次工资就由政府支付。
生育福利。育龄妇女在怀孕期间及其产后短期间内享受法律保护不被解雇,而且继续享受工资,夫妻双方可共同享受福利,可申请总时间长度为3年的育儿时间,且继续享受部分工资。
育儿福利。儿童补贴金按月领取,具体为:第一个孩子188欧元,第二个孩子188欧元,第三个孩子190欧,第四个孩子215欧。每个孩子都可以拿到18岁,18岁以后如果要继续读书,可以拿到25岁,如果没读书也没找到工作,可以拿到21岁。难怪会有人调侃说,“在德国生的孩子越多挣得越多,连续生三个孩子就可以十年不工作还照拿工资了。”
免费教育。首先,移民者的子女可以享受免费教育,德国的免费教育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甚至到大学(免费政策限于公立学校,上私立大学还是需要交费的)。德国的大学有大量助学金,家庭贫困的学生还可申请助学金。此外,德国没有高考,孩子获得德国高中毕业证后,可以选择攻读综合性大学或者就读于职业学院。
住房津贴。按照联邦住房津贴法的规定,住房津贴是对有合法要求者的租金或者由于个人购房而造成的经济负担的一种补贴。通过提供住房津贴,使租金和购房负担不要超过家庭或者单身者的经济承受能力。住房津贴只向收入比较少的家庭提供。
完善的医疗保险体系。在德国,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基本上是100%,几乎每个居民都是法定或者私人医疗保险机构的成员。根据德国法律规定,凡不符合参加私人保险者必须强制参加法定医疗保险,保险基金组织不得对投保人进行风险选择,而保险费则由雇主和雇员方各承担50%。对符合条件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雇员,其家庭成员可一起享受医疗保险的各种待遇。
二、培训收获
1.了解德国大学基本情况
柏林应用科技大学Hoffjan教授系统介绍了柏林应用科技大学的基本情况和作了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报告。柏林应用科技大学正式英文名称为Berli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为了纪念该校奠基人、德国现代工商业之父Beuth,德国教研部于2009年批准将德文名称改为Beuth Hochschule für Technik Berlin,英文和中文译名不变。柏林应用科技大学是德国著名的工程师教育学院,是“德国工程师的摇篮”。柏林应用科技大学在应用大学中西欧排名第一,该校地处原西柏林中心地带,与柏林工业园区相邻,在原柏林工程学院、堡尔士学院、高斯学院、园林学院等四所工程师学院的基础上组建。现拥有在校生12519名,学生可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设有8个系,70多个专业,教授291名,客座教授43名,其它工作人员461名,外聘教师499名。另外有700名来自企业界中坚阶层的专家任教;拥有16所研究所和上百所实验室;是德国第二大技术培训基地,始终与德国工业界保持着最为紧密的联系。德国的校园是开放的,专业不重复,注重特色,大学不考试,宽进严出,企业对学生素质和培养质量进行评估,德国的教师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学倡导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可持续发展问题,Hoffjan教授通过大量数据阐述了环境污染和能源问题,给出了合理的建议,使我们明白每个人都要珍惜资源,减少污染,共同致力于新能源开发和节能增效,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参观了柏林应用科技大学实训基地,对受训设备、实训教学和考核等方面进行交流。
2.学习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
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著名的“双元制”,它被人们称为德国职业教育的秘密武器。所谓“双元”,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跨企业职业培训中心,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其内涵是:(1)两个机构结合:企业和职业学校。受训者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时间约占整个培训时间的70-80%。职业学校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时间约占整个培训时间的20-30%。受教育者在职业教育中既是学徒,又是学生;(2)两种教材结合:实训教材和理论教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双元制”培训计划由框架教学计划和培训框架教学计划两部分组成。框架教学计划由国家教育部制定,各州职业学校负责实施。培训框架教学计划则由企业或跨企业培训中心负责实施。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比例为30%和70%,理论教学强调为技能服务,而技能训练强调职业行动能力,包括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发展能力和专业能力,在培训职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团队意识、合作与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教育培养;(3)两类教师结合:实训教师与理论教师。培训企业的实训教师是企业的雇员,具备一定的资格者,方可担任实训教师。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包括专业理论课教师和普通文化课教师。德国“双元制”对职业教育教师和师傅资格有严格的认定标准:本科+硕士+两年学徒。学校师资队伍也是专兼结合,以专职为主。聘用教师的程序严格:首先由联邦州政府教育厅审定聘用数量,然后公开发布招聘消息,再接受报名、考核和录用;(4)两种身份结合:培养对象既是企业学徒,又是职业学校学生;(5)两类考试结合:技能考试和资格考试;(6)两类证书结合:一类是由行业协会颁发的资格证书。另一类是由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和企业颁发的毕业证书,在证书上注明所学内容和适应的工作岗位;(7)两大资金来源:企业和政府同时投入资金,支持培训;(8)两个法律依据:“双元制”下的德国职业教育,企业与学校严格遵循《职业培训条例》与《理论教学大纲》两种指导文件。企业培训按照联邦政府颁布的《职业培训条例》进行,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则遵循州文教部制定的《理论教学大纲》进行;(9)有力的教学质量保障:德国教育质量的保证在于教考分离的考核制度。德国工商协会(IHK)或手工业协会(HWK)通过协调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制定职业技能的标准,参与学生的评价,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参加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必须参加德国工商协会(IHK)或手工业协会(HWK)组织的统一考试,只有通过考试才拥有职业上岗的资格证,从而确保了全德职业教育的质量。
行动导向教学:“学习领域”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的课程模式。所谓“学习领域”就是运用一些确定的结构元素制定新的教学框架计划,具体的职业任务和职业工作通过“学习领域”得到描述,“学习领域”是一种教育目标规范化、内容和时间分阶段的教学单元,这种教学单元是以职业标准等级和行动过程为导向的。其框架教学计划分为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重在发展学生的行为能力。在单个“学习领域”中,可以综合劳动过程的知识和技能,也包括那些与行为领域没有直接联系的系统知识和专业化内容,从而使专业体系和行为体系并存,课程教学呈现多样化。具体的学习领域在教学法上由“目标描述”和“内容描述”构成,“目标描述”描述学生在该学习领域要达到的目标,即职业行为能力要素,而“内容介绍”则详细规定框架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实施学习领域首先要重视项目的来源,在项目的设计上应重点培养学生的非专业能力,如自主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以学生发展方向为基础,以企业实际需要为依据,针对企业的工作或经营过程进行项目的选定。实施学习领域课程倡导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以行动为导向,从具体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使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过程中,掌握职业技能。
3.开阔了汽车方面知识视野
通过波茨坦跨企业培训中心、德国特斯拉电动汽车中心、奔驰4S店、宝马汽车公司等考察学习,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我们学习了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自动变速器的拆卸与组装、电子电工电路连接测量、数据总线CAN-BUS、电控汽油发动机检测等内容。掌握了电子系统、电子线路的维修与检测、变速箱控制模块、静电保护模块、减速循迹防滑控制系统自动、手动一体式变速箱驱动防滑系统;对新能源汽车的结构、功能、类型和发展趋势有了新的认识;参观德国特斯拉电动汽车中心,实地了解电动汽车组装车间生产流程;访问宝马汽车生产企业,目睹了宝马汽车自动化生产线流程,对宝马汽车的生产技术、自动化控制、检测等有了全新的认识,对宝马和奔驰汽车4S店的参观,对德国汽车精益求精,对德国技术人员的工匠精神感触颇深。
三、启示和建议
1、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建立专业知识更新机制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者,其专业理论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首先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具备运用教育学的知识将相关的知识融入教学的能力,不断的跟踪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从而对自己的教学内容作出调整和补充,进而也丰富了我们的课堂。
作为学校,应建立长效的教师知识更新机制,在内容方面,主要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职业、新岗位中所产生的技术、技能的需求。在组织形式上,一是可以采取短期和长期、脱产和在职、物理和虚拟(课堂教学、企业考察、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手段进行教师的培训。
2、建立教师定期参加企业训练与职业实践的机制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中越来越显得苍白无力。在职业教育中以行动为导向,用任务驱动法教学获得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发达国家职教专家的认可。这次培训也使我感受了这种教学理念的魅力所在。这种教学要求教师要把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转换为学生学习的工作任务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情境,并指导学生在专业工作中进行自我建构式的学习。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首先了解本专业的相关的职业,了解该职业的工作过程。
通过建立教师定期参加企业训练与职业实践机制,确保教师职业工作过程的水平的提高。内容上,以就行业和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对企业的发展、技能人才的要求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组织上,以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即在大型企业和发展较好的中小型企业建立教师培训基地,组织教师定期到企业实习和把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请到学校授课、讲座、聘为兼职教师等,切实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3.改革学生技能考核方式
学生技能的考核,也应强调统一规范性,同一职业或不同职业的相同科目的考试在同一时间举行,并按照统一标准评分。最好的方式是引入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将技能课程与人力资源部门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接轨,实施教考分离,这样既保证技能课程的教学质量,也为职业资格证书准入制度的实施打下基础。
4.加强校企合作的法规建设,出台鼓励性政策。
我国虽然颁布了《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等教育法规,但比较宏观和原则,与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相比,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许多问题需从法律层面进一步做出具体规定,理顺国家与地方、政府与企业、行业与企业、政府与学校、学校与教师、学生等关系,明确政府、行业、家长、学生、老师等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适时出台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行政规章、地方性职业教育法规等,构成上下有序、内容全面、协调统一的职业教育法规体系,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构建多维保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和特色所在,但我国大多数企业在职教体系中主题缺位。在校企合作中出现“剃头担子一头热”的现象,只有学校一方的积极性。如何使企业提高合作热情,使校企合作切实深入到教学科研等领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5.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首先,政府要制定并逐步完善职业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其次要成立职业教育质量的专业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构建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细分职业标准、规范课程设计、突出能力本位、统一考试考核。并定期进行教育质量评估,这样就可避免各地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各行其是,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6.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双元制”职业教育不仅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且特别强调关键能力的训练。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不会因原有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对新的生产过程及工作组织形式不适应而茫然不知所措,而是能够在新的环境中很快重获职业技能和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自己要有创新意识,不断获取新知识,接收新理念,学习新经验,以新的思想和学识启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当指导者与咨询者,帮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同时我们教师要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激励每一位学生,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