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构建国际合作办学新平台,努力打造新工科特色学院
各位来宾,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电子信息学院院长王辉,我交流发言的题目是《积极构建国际合作办学新平台,努力打造特色新工科学院》。
一、电子信息学院基本情况
电子信息学院是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新工科办学规模最大的二级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130人,其中高级职称占20%,中级职称占60%,研究生学历占80%以上,“双师素质”教师占95%以上。现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6个新工科专业,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院级重点专业,并且被立项为国家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建设项目和陕西高职院校一流专业培育项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院级重点专业和院级特色专业。目前,我院建成的院级精品课程有6门、重点课程7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校企合作开发教材30余本,院级以上科研项目28项,获取国家专利24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
电子信息学院建有厚溥IT软件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广电银通智慧金融技术实训基地、粤嵌众创空间、华为ICT、大数据处理及智能应用、云计算、网络安全、软件设计与开发等校内实训基地30多个,与韩国三星(西安)半导体公司、彩虹光电科技公司、中兴(西安)公司陕西中清龙图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40余个。我院电子信息综合实训基地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厚溥IT软件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立项为国家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建设项目。
二、电子信息学院办学特色
长期以来,电子信息学院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办学理念为引领,坚持“五进六共”的工作总思路,与企业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聚焦“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联合就业”,扎实推进职业教育“五对接”原则的落实,全力打造“校企双主体育人”、特色鲜明的新工科二级学院。
1.办学规模领跑全省同类专业。
近三年,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等6个新工科专业全省报考人数远超录取人数,高考录取分数线居全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前三。目前,在校生人数2600余人,到2018年9月,在校生将超过3000人。
2.校企合作富有特色。
近年来,学院先后与企业合作开办各类订单班、冠名班、定向培养班6个,惠及三分之二以上的在校学生。学校先后从合作企业引进各类师资60余人,其中常驻学校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有30多位,“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得到有力加强。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方面,先后引进各类知名企业捐赠的仪器设备价值突破1000万元。
3.国际合作初见成效
2016年以来,我们与韩国仁川大学、建阳大学开展合作,面向计算机信息管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举办了“中韩国际班”,采用“2+1+2”的培养模式(即学生两年本校学习期满后赴韩国学习韩语、顶岗实习1年,最后两年在韩国仁川大学或建阳大学留学,毕业后颁发韩国本科学历,主要面向国内韩资企业就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前已有多名学生赴韩国留学,在校的中韩国际班学员有二十多人。
4.学生技能大赛创历史最好成绩。
近年来,我院学生在技能大赛中成绩优异,先后荣获得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奖励60多项,其中,国家级技能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省级技能大赛一等奖12项。特别是2017年我院两名学生参加俄罗斯远东地区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项目,荣获2枚金牌,引发广泛关注。今年,我们有6个项目顺利进入国家技能大赛,目前正在积极备赛之中。
5.学生就业质量持续优化。
秉承学院“像嫁女儿一样对待每一个毕业生”的就业安置理念,我们在学生就业方面狠下功夫,率先在全院实现毕业生优质就业、高薪就业、对口就业新突破。各专业就业率均保持98%以上,优质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突破70%,连续7年被学院评为“就业先进集体”。近年来,我们坚持开展向优秀毕业生家乡送“就业喜报”活动,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三、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办学。
在当前全球化发展趋势下,国际化已成为高等教育的潮流。如何在“一带一路”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培养国际化的高技能人才,未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国际化办学步伐。充分利用西安国家中心城市、“一带一路”经济带核心区等自身优势,积极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做实做精做特新工科职业教育。
二是贯彻国际化开放办学理念,在课程合作、科研合作、教师研修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师国际交流活动,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
三是借鉴学习《悉尼协议》等国际专业认证的课程体系,在校企共建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6个新工科专业实施中外合作办学,引入国际先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培养新工科高技能人才。
四是积极推进国际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加深留学生对中华文化认知,营造跨越国家和民族界限的多文化育人环境,弘扬丝路精神,促进文化互鉴。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