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2日至7月19日,在学院党委书记、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刘聪博同志带领下,我作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赴英国、瑞士职业教育交流访问团的成员,以扩大国际合作和“学徒制”为重点内容,赴英国、瑞士二国进行了访问学习。现将访问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访问学习基本情况和成果
访问学习期间,我们高密度访问了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英国卡普兰伦敦国际学院、伦敦南岸大学、我驻英国大使馆教育组、伦敦城市大学及INTO预科学院、瑞士联邦职业教育与培训学院及苏黎世应用科技大学等机构和院校,采用听取介绍、座谈交流、实地访问等形式,学习了解二国职业教育和学徒制的发展变革、现状及特点,对二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实训条件等有了更为具体的感受,同时就双方今后的合作进行了友好的洽谈;刘书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英国大使馆公使衔教育参赞王永利先生做了会谈,向王参赞介绍了学院发展和访问学习的情况,王参赞对学院取得的辉煌成就做了高度评价,介绍了英国中国留学生的基本情况,表示全力支持咸阳职院与英国相关院校和机构的合作。
经过认真商讨交流,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刘书记带领代表团与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英国卡普兰伦敦国际学院、瑞士联邦职业教育与培训学院等机构和院校达成以下合作意向。①加强人员互访交流,共同开展专业建设、教师培训;②加强教学研究、科研合作,共同组织实验技术和产品开发交流;③加强学生互访、留学等。以上合作意向的达成,将为我院国际合作打通新的渠道,促进我院职教理念的更新、育人体系的升级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二、英、瑞二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和经验
(一)英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和经验
1.职业教育体系完善。英国政府把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摆到了很重要的位置,将发展职业教育同提高英国经济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联系在一起。英国的职业教育完善且丰富多彩,从美容师到平面美术设计师、从婴儿护理到飞机维修师应有尽有,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专门的职业教育、职业技术培训和普通教育中渗透的职业教育。专门的职业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在继续教育机构里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以企业投入为主,在企业里进行;第三种是最灵活的,学生既可以继续学习,继续上大学,读研究生,也可以在学习完相应的课程,取得证书后参加工作。英国学生在16岁后教育发展有三种选择:(1)学术发展路线。此路线为上学术大学的学生设计。主要为律师、医生、工程师等岗位培养高级人才。相当我国的高中。此路线的学习无职业技能课程。(2)学术与职业结合的发展路线。如学生既考虑上大学又考虑工作,可以选择这条教育线。相当于我国的职业高中。 (3)纯职业发展路线。这条路线相当于职业培训。约有70%的学生参加职业教育,通过学习BTEC课程(全世界共有120多个国家,7000多个中心实施BTEC课程),可以获得各个等级的技能证书,证书种类很多,主要证书为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2.大力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986年,英国政府为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成立了职业资格证书全国委员会,负责制定并且组织实施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新框架,使全英分散的部门或地方自行的职业(岗位)证书统一起来,并建立了平等互换的关系。为使就业者有较高的技能和管理水平,提高整体劳动者的素质,教育劳动部职业资格理事会,将职业资格归入11个类别的5个资格等级之中。即:从第一级到第五级大体为:熟练工人;技术工人;技术员或监督员;高级技术员或初级管理人员;专业人员或中级管理人员。职业资格与普通教育的文凭、证书可以进行相互比较。政府明文规定,一级职业资格相当于一至三门课程的普通中等教育证书;二级职业资格相当于四门课程的普通中等教育证书;三级职业资格证相当于普通教育A级;四级职业资格相当于取得大学学士学位,五级职业资格相当于取得硕士研究生学位。
3.积极践行以企业为主导的现代学徒制。学徒制在英国得到较快发展,因为它的实施,给学徒、雇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利益。绝大多数雇主也对学徒制感到满意,满意度为82%。因为学徒制的实施,使得70%的雇主提高了产品质量或提升了服务水平。英国政府希望通过改革,使雇主“成为学徒制的主要倡导者”,将雇主置于学徒制的“驾驶席”上。英国政府这一意志通过多个政策性文件一再强化,也通过实施雇主主导的学徒制标准的开发,设立主要由雇主组成的管理学徒制的机构—学徒学院等措施,使雇主在学徒制中真正发挥主导作用。英国有完整的学徒制保障体系,近年来,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法律,保障学徒制的推行。2016年颁布的《16岁后技能计划》重申了《英国的学徒制:我们的2020愿景》的有关内容,学徒制作为雇主为基础的技术教育类型与学校为基础的技术教育相平行,列入了英国16岁后技能计划中。在管理体制上,建立了政府组织、雇主和第三方机构共同参与的组织体系。要求执行学徒制的相关各方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明确质量现状,进而进行质量保障。这种保障通过学徒协议的制定、通过相关机构的质量监测与报告等措施而实现。在资金上,为使更多企业参与学徒制,英国决定实施学徒制税,以形成企业参与学徒制的长效机制。年度工资总数超过300万英镑的企业要支付学徒税,纳税比例为雇主工资总额的0.5%。2019至2020年,征收预计筹集30亿英镑,其中英格兰学徒制的支出将达25亿英镑。而主动实施学徒制的企业,可以得到返还。研究表明,政府对学徒制的每一英镑投资,可以获得26至28英镑的回报。
(二)瑞士职业教育的特色和经验
1.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瑞士创造经济奇迹的关键因素在于大力发展教育与科技事业。在重视普通教育的同时,十分注重职业教育。1933 年,瑞士颁布实施了联邦职业教育和培训法。2004 年修订生效的《瑞士联邦职业教育法》使瑞士举办职业教育拥有了资金投入和行政管理的重要法律保障。该法规定联邦政府、州政府和行业组织是瑞士职业教育资金的三个主要来源,其中州是公共职业教育经费的主要承担者,其投入比例为整个职业教育经费的3/4。其次是联邦。该法规定企业的培训费用完全由企业支付,此外,企业还要支付一定的报酬给学徒,平均大约是正式职工工资的1/5。公共职业教育经费主要流向职业学校,企业联合会也会有选择地为学校提供物质帮助和继续培训的讲座经费。学徒在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中心的学习都是免费的,这主要得益于瑞士高效的投入机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使得瑞士的职业教育独具特色,发展稳定,确保了瑞士的职业学校可以为企业、行业输送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2.实行独具特色的“学徒培训制”。瑞士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接受“学徒制”教育,学徒培训是瑞士职业教育的一个突出的亮点,它是在国家监督下培养各行各业有技术称职的基本劳动力的主要途径。瑞士的学徒培训具有双轨制的特色,即学徒培训在企业和职业学校同时进行。在瑞士,学生要想成为学徒,首先必须要找一个愿意接收他的单位。企业培训是学徒培训的重心,学徒在企业中学习的时间占学习时间总量的70%以上。被企业招收的学徒每周有3~4 天在企业师傅的带领下接受培训,学徒在企业内一般是通过完成实际生产任务的形式来接受训练,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每周其余的1~2天,学徒要到职业学校接受专业技术理论学习,在职业学校里,学徒根据选择的工种和行业学习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徒期一般为2~4 年不等,学徒期满后,学生考试合格便可领取联邦政府颁发的技能证书,成为正式的技术工人。瑞士各行各业大部分的劳动者都是通过学徒培训培养的,其学徒教育的培训实战性和针对性较强,这种培训强化了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提高了他们的适应能力和未来的职业选择能力。
3.注重发挥企业和各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的作用。在瑞士,家庭、学校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很高,他们认为一个国家不能只培养科学人才,还要培养职业人才,孩子接受职业教育同样也能成才。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大约有90%~95%的学生直接就业,也有一些学生进入高等职业学院或应用型理工大学深造。瑞士职业教育十分注重发挥企业和各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的作用,瑞士的各个行业都有专门的职业技术培训,先培训后就业,未经培训不得就业,这已成为一种制度。
三、启示和建议
通过访问学习,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结合工作实际,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和建议。
(一)培育工匠精神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通过实地访问,对英、瑞二国以执着和创新为内核的工匠精神有了更多感性的认识,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首先,这种精神体现在“一生专注一行”的坚守执着。在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现场访问实验(训)室期间,时值假期,发现有许多老师在检查、调试装置设备,刘书记询问是否学校统一安排,这些老师回答是他们主动自愿做的,目的是为下学期的教学科研做好准备,没有额外报酬,而且多年都是这样。直接的相处,使人充分感受到这些教职工都很爱岗、敬业,举止文明,心态平和,做事专注,耐心、细心,无浮燥、敷衍现象。公共场所无人高声喧哗,各人都是脚步很轻,匆匆忙忙地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其次,这种精神体现在“不容半点瑕疵”的精益求精。瑞士钟表举世闻名,这是因为工匠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只钟表都精心打磨、细心雕琢。在工匠们的眼里,似乎一切都是身外之物,引不起关注,只剩下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完美的孜孜追求。一个顶级的手表,需要一个工匠师花费近一年的时间去精心打造。第三,这种精神体现在“好了还要更好”的开拓创新。开拓创新与坚定执著毫不矛盾,是精益求精的必然结果。瑞士钟表工匠一如既往地专注于钟表技术的升级创新,仅在过去20多年里就开发出诸多极其复杂的工艺,比如升级版的陀飞轮、万年历、月相、两地时,甚至还有中华年历表等,充分体现了对坚守的与时俱进与不断创新,克服了前所未有的“石英危机”,成就了瑞士钟表业的持续辉煌。
近年来,我院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制定教学科研、学生发展、后勤服务等制度140余项,探索形成了以教学管理的学分制、学生工作的多元育人机制、招生工作的“四种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的“八廉制”等为代表的系列精细化管理理论与实践成果。学院加快推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完善目标链、标准链和质控点,建立了“五纵五横一平台”内部质量保证和质量螺旋改进机制。目前,学院正在奋力建设国家优质专科高职学院和国际知名高职学院,需要进一步学习养成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树立尊重劳动、尊重匠心的价值取向,完善对接产业、激励实干的职业培养,培植注重长远、专注品质的校园文化,营造全院教职员工教书育人干事创业的环境氛围。
(二)强化生产性实训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的实训基地设备性能先进、布局合理,特别是生产性装置数量多、生产性实训比例大,充分体现“设备生产化、环境真实化、管理企业化、学生员工化”,使得其实践教学针对性强,学生职业技能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欢迎。
生产性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创新与创造能力、实践综合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实践性教学活动落实的关键所在。我院建院以来高度重视校内实验(训)建设,截止2017年底,我院共投资15325.96 万元建成校内实验(训)室286个,实践教学条件显著改善。但是,我院校内生产性装置数量不足,校内生产性实训学时占实践教学平均比例不到15%。为进一步提高我院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匹配性,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一要大力增加生产性实训室,建设集生产与教学、职业培训与资格鉴定、技术研发与服务升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压缩验证性实验,强化生产性实训。二要构建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结合现代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要求,以职业岗位技能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根据学生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和认识的发展规律,探索构建具有我院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体现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三要对接职业标准开发实践教学课程资源。依据职业标准和专业培养目标,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和建设实践性教学课程资源,增加和渗透以生产、现场、岗位、安全等内容为主的案例,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职业技能鉴定的对接,使实践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突显实践教学过程的针对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三)提高科研水平增强学院核心竞争力
科研对高职教育的教学、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科研水平的高低是学校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我们访问的几所院校和机构都十分重视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有先进的研究性设备,他们以研究带动教学,取得了教学科研双丰收。我院由六所中等学校组合升格发展而来,一些教师认为教师主要工作就是上课,加之教学工作任务较重,留给科研的时间较少,忽视或放弃科研能力的提升。为了提高我院科研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我们一要营造科研氛围提高教师科学研究意识,要使教师充分认识到科研工作是提高教师核心能力、充实更新教学内容的源泉,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要将科研放在与教学平等位置。二要完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科研积极性,形成有效的科研评价与考核机制,增加科研经费、人力投入,加大科研在评优评先、学术交流学习、职务晋升等方面的倾斜力度,增强教师从事科研的动力和积极性。三要有计划建设一批高水平实验室,为教师科学研究提供支撑。目前,我院猪群重大疾病快速诊断技术科研创新团队依托配备有先进仪器设备的动物疫病分子生物学诊断实验室,为咸阳市畜禽养殖场提供抗体测试、疾病监测等技术服务,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先后承担陕西省科学研究发展计划3项,咸阳市科技计划项目4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得授权专利3项,转让专利2项。但这样的实验室极少,大多实验设备为教学服务,不能承担科研任务,一些老师的科研工作只能借助其他高校或研究机构的设备。要结合教师承担的研究项目、研究方向和专业教学,有计划建设一批拥有先进仪器设备的实验室,为教师科学研究提供平台。同时,探索实验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以研促教,教研相长。
(四)发展现代学徒制促进校企深入合作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合作教学模式,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结合的一种新型职业教育制度,是创新的职业人才培养实现形式。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完成对学生以技能为主的培养。现代学徒制充分发挥了学校在理论知识教学和企业在实践技能培养上的优势,实现校企联合培养理实一体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英国、瑞士以企业为主导的现代学徒制为企业发展培养了大量技能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现代学徒制已成为我国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选择。近年来,我院积极实施现代学徒制,被教育部确定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但由于企业缺少必要的利益机制,校企合作 “学校热、企业冷”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我院目前的现代学徒制的发展主要以学校为主体,这一模式已经无法为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提供进一步的支持,导致一些专业现代学徒制的运行停留在表面,很难保证质量而无法实现人才的深入培养。我们要大力开展现代学徒制,进一步发挥企业育人的主体作用,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建设、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互聘共用、共同实施教学过程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为企业培养更多合格技能人才。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在更多专业更广泛实施学徒制,让企业在学院学徒制推行中具有更强的指导地位,实现校企良性互动和深入合作。

(五)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学院国际影响力
通过访问,我们深切感到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经验有力支撑了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虽然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的规模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教育理念、经费投入、办学模式和教学改革等方面仍有差距,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将愈加深入,职业教育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职业院校要具有国际视野。
我院正在建设全国一流、国际知名高职学院,必须坚定不移走国际合作的道路,与国际合作伙伴合作办学,且在合作中发展,注重学习借鉴形成自身特色,迅速提升自己。一要丰富合作内容和途径,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出国留学与来华留学并重,加强教师交流,互派留学生、联合办学。二是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职业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三是选择类型相同、专业相近的国外高水平院校联合开发课程,共建专业、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四是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际标准与规则的研究制定,开发与之对应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五是完善教师国际交流及培训遴选机制,让那些在学院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积极上进、有培养前途的教职工参与国际交流,更新理念,扩大国际视野,不断提升学院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