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交流 >> 交流心得 >> 正文

赴芬兰学习研修心得(一)——冯小菊

Date:2018-10-15 · View:

2018年8月18日到8月25日,我有幸参加了学院安排在芬兰基于学习探讨芬兰先进教育理念、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教学研修,现就研修工作从四个方面做如下汇报。

一、国情篇

芬兰位于欧洲北部,北欧五国之一,与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南临芬兰湾,西濒波的尼亚湾。海岸线长1100公里,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0%,有岛屿约17.9万个,湖泊约18.8万个,有“千湖之国”之称。全国人口550万(相当于整个咸阳地区人口数),全国1/3的土地在北极圈内,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平均气温冬季-14℃-3℃,夏季13℃-17℃,年平均降雨600毫米,国家环境优美,森林绿植面积广,气候空气质量佳。1917年12月芬兰共和国宣布独立,成为一个永久中立国。

芬兰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一个高度工业化、自由化的市场经济体,芬兰是欧盟成员国之一,但人均产出远高于欧盟平均水平,与其邻国瑞典相当。国民享有极高标准的生活品质,芬兰政府公务员清廉高效(2012年全球清廉指数报告,在176个国家和地区中,芬兰名列第一,为最清廉国家)。民众高度诚信,社会广泛共识。民众生活惬意,温和。

二、教育篇

芬兰教育提倡的是全民教育,人人平等;教育免费,双轨体系。真正是北欧“小”国“大”教育。

首先体现在教育公平和全纳教育方面。平等化的就与追求教育公平,具体体现在一是芬兰城市和农村的教育资源是等同的,政府会均等配置,不会因为生存环境不同影响教育质量;二是无特殊教育机构,在校内无差等生和优等生之分,有满足每个学生特点的个性化学习计划,尊重学生兴趣和特长,进行特长教育。(比如在和学生交流时就谈到有学生大一上了四年,就是自己一直在寻找自己的专业特长,不断的转专业,直至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另外,在芬兰没有特教,所有有身体残障的学生都可以和普通人一样接受教育。

其次是受尊重,高度自主权的教师队伍。芬兰从20世纪70年代就要求全国范围内所有小学以上教师都必须是硕士学历,教师队伍入职要求很高,规范教育年限5年以上,这样建设的队伍,个人遵从意愿高,专业水平起点高,在芬兰教育工作者社会地位很高,很受尊重。这样的从业氛围,是教育事业发展良性循环,成为世界教育领先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信任文化赋予教师高度自主权,教什么?怎么教?用什么教科书都由教师决定,最大化激发教师的潜能,也让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有深度认同。另外专业课程标准也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由上而下引领,由下而上实施,利益相关者从旁协助的社会系统工程,但还是充分的践行了教育权利的下放、分权。

另外是无死胡同的“双轨”教育体制。为了培养终身学习者,以及让学生灵活调整自己的人生方向,教育实行“双轨制”;一条是注重科学理论研究的“道路”,另一条是注重实践技能的“道路”,从而让社会分工更合理,任何一种体制内的学生都能获得高等教育;体制互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兴趣爱好调整自己的求学之路,没有死胡同。

finnish edu.png

最后就是深度合作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在芬兰教育经费国家提供50%,地方政府提供30%,机构和企业投资20%,官方经费按毕业生人数进行划拨,这就重视了学校关注教育培养质量,另外20%的机构和企业投资,是引企入校成为一种经费的重要途径。我们参观的坦佩雷应用科技大学、理工大学,都由多家企业入驻校园,与学校开展多种方式的校企合作。主要有以下方式:

义务性合作

义务性校企合作源于芬兰高等教育院校在学生培养计划中明确要求有实习/实训一项,或是某门课程包含实习/实训部分。部分学生大三学年需要完成真实的项目工作,有些学生也找到在学校合作企业带薪论文的工作机会,根据企业需要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并完成论文。

自愿性合作

自愿性合作中,学生有很大主动权。如TAMK工程学院、商务学院及媒体学院的学生组成“学生方程式赛车”团队。在这里,团队每年设计制造出自己的方程式赛车,参与欧洲的“学生方程式赛车”比赛。方程式汽车的设计、试验、营销等均由学生自己完成。团队有多家国际企业的赞助(如奔驰、奥迪和博世等)

公司付费的学生项目

公司付费举办创业活动,选出学生团队提出的最佳方案。如Hackaton(黑客松)、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 Epic Challenge项目、大学生大型创业活动InnoEvent等。

教职工/公司合作

教职工/公司合作主要包括:

1.大学教职工可在公司进行2周-6个月的实习,了解本专业在当今社会中的发展,将前沿信息带回课堂,更新授课内容,让学生能够了解本专业最新动态、掌握新技能。

2.大学为公司提供服务:工程服务、实验室、顾问咨询等。

三、专业篇(主要以护理专业为例)

护理专业实行分层级教育,职业院校教育学制三年,获得护理员资质。采用一年级专业基础教育,二年级分方向专业教育(养老、幼儿保健、社区、康复等方向)、三年级7个月相关专业机构实习毕业,主要在非医疗机构健康产业就业,如要选择在医院就业,就必须有一定时间的工作经历,并取得护士从业资格证,方可选择医院就业,还可以选择继续在应用性本科继续学历深造,进入另一个层次教育。

另一个层次是应用性本科教育,学制3.5年,必须有7个月的临床实践过程,毕业通过多样化的评估手段,主要是通过抽样测试、教师给学生反馈和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进行。通常采用叙述性语言描述,具体阐述学生的个体情况,可以是根据学生小组讨论情况,教师(包括实习指导教师)给出反馈;让学生用presentation呈现学习成果;交学习报告;同伴反馈;家长反馈等。”评估测评学生的学业情况,赋予相应的学分,学分修满即可毕业,学分中技能也有相应的学分要求。毕业即获得毕业证和执业证双证,就业非常容易。

四、体会篇

1.芬兰教育体系非常科学人为。“双轨制”打通了教育直通车,教育被全民重视,教育投资大,保障强。民众享受了公平公正的教育权。

2.芬兰社会公平诚信,没有职业歧视,任何一份职业都活的非常有尊严。因此,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同等的地位,每年应用性科技大学和研究性大学同样受学生推崇,甚至这几年应用科技大学招生人数还高于研究性大学,职业教育普遍受社会认可。

3.芬兰的人口数量少,人力资源困乏,校企合作有非常良好的社会环境资源,学生相对低廉的人力资源,对企业有很大的吸引力,学校和学生又能通过校企合作引来投资和获得报酬,真正的实现校企三方共赢的深度合作,而非咱们国内校企合作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实。深度合作也给学生创造很多技能实践机会,提高了职业教育的水平。

4.芬兰教育师资队伍社会地位高,教师的职业崇尚感强,职业认同感强,教育自主权大,使选择了教师职业的人都更敬业,从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5.学校教育永远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在校园环境中到处体现着温馨的人文环境,舒适温馨。学校没有严格的教学区、生活区划分,随处可以学习、随处可以休息,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锻炼随处都有体现。比如,我们的研修正好遇到临近开学季,不断的在校园看到一拨一拨的新同学,就感觉到很奇怪,问同行的老师,回答说是新生导师在带新生熟悉学校,了解他们的做法是:每年学校会有这种校园实践项目,学校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老生,按1:5的比例关系,老生与新生建立联系关系,提前给新生介绍学校,在开学前回答新生学业、生活咨询、参观熟悉校园等,称他们为“新生导师”,学校会付一定的费用给学生。这一做法在国内生源竞争激烈的当下,咱们可以参考运用。

6.护理专业的差异化层次教育,满足了健康服务业不同人才领域的技能需求,执业证与毕业证的同等考核,都从根本上解决了专业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