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交流 >> 交流心得 >> 正文

推动职业院校产教融合 助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院长张存的发言稿

Date:2018-05-28 · View:

借鉴德国先进模式,培养德国标准高技能汽车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今天,我报告的主题是:“借鉴德国先进模式,培养德国标准高技能汽车人才”,就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培养高技能汽车人才的探索、实践、体会,与大家进行分享。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

一、深刻把握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内涵和特点

所谓“德国双元制”就是政府(学校)和企业合作联合办学的模式。办学不仅是政府(学校)的事情,更需要企业这“一元”主体参与。

(一)培养目标明确。“双元制”主要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具有一定科学技术理论知识,又有较强技能的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

(二)设置课程合理。学制一般为三年,课程设置上除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外,还安排了较多的技能培训课程和企业培训课程,理论与实习的比例为1:1。基础课程(2年)由学校完成,专业加深课程(1年)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

(三)考核评价科学。对学生的考核评价,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理论考试由学校负责命题,技能考试由企业负责命题。在二年级末学生要参加助理工程师考试,在三年级末学生要参加工程师考试。考试考核评价实行教考分离,聘请第三方监考。

(四)教师必须“双师”。教师准入门槛高,在大学接受4-5年的基础教育后,期间要分别主修和辅修一个职业教育专业,参加第一次国家考试,通过后参加2年的教育学相关的学习,之后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通过后取得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工作之后每两年要进行企业继续教育脱产进修,提高职业能力。教师是既具有理论知识,又会实践操作的“双师型”教师。

(五)企业作用突出。企业在“双元制”模式中积极性很高,可以“不计回报”地投入,不仅主动提供培训场所、实施技能培训、承担培训生活费用,而且主动与学校及学生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提供最新仪器设备。

(六)技能氛围浓郁。德国“双元制”模式是在全社会崇尚技能、尊重技能、弘扬技能的氛围下实施推广,全社会已形成了学生爱学技能、教师爱教技能、企业尊重技能、社会认可技能的浓厚“技能”氛围。

二、扎实开展汽车专业本土化“双元制”模式培养

(一)成立中德诺浩汽车学院。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迅猛发展,我院2010年开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并招生,但2010、2011、2012年汽车专业年招生人数不足40人,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也完全效仿兄弟院校同类专业,师资匮乏、设备短缺、场地限制、基础薄弱等因素严重制约了专业的发展,导致我院汽车专业发展慢、影响小、招生少。2013年,在省厅国际处、高教处的推动下,我院与中德诺浩公司开始接洽,双方进行实地了解,考察。2013年11月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2014年4月,与德国F+U萨克森职业培训学院签署合作协议,2014年5月,我院成立中德诺浩汽车学院,三方举行揭牌仪式,同年9月,省厅批准我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正式招生。试点班从2013级学生中自愿报名参加,首届试点班共招学生49名,该批学生已于2016年4月全部就业。2017年12月,我院整合原机电学院汽车类专业与中德诺浩汽修班,成立汽车学院。

(二)开发优质课程资源。我们的课程全部从德国引进,结合我国国情和中国汽车维修企业的实际情况,我们组织人员对德国课程进行了本土化设计,例如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总体分三个部分,涵盖18个学习领域,110个学习情景,470个工作任务,实现了课程内容与国际职业标准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每个领域的教学资源包包括: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车辆维修技术手册等文本资源,以满足教学需求。

(三)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根据德国汽车人才培养标准,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时数等方面,更贴近生产实际,更科学更准确。现在的人才培养模式,非常有效的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爱上课堂,从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拓展训练,见习实习,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使学生在入校初就为自己明确了奋斗目标,通过三年针对性的训练,学生毕业时已经能够单独的进行一些维修项目的操作了。

(四)开展本土化“双元制”教学。我们采用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过程实施工作流程导向“六步法”展开教学,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包括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与汽车维修企业车辆维修工作流程同步。教学组织实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性学习为主,教师的角色已经转变为引导者和安全员。

(五)实施科学的考试考核评价。我们的课程学习效果实施第三方人才评价模式,成立了由企业一线员工为考官的考试管理委员会,学生每个领域结课考试的理论成绩实行机考,成绩占40%;实操考试由项目单成绩和操作成绩组成,成绩占60%,由企业人员进行监考,按照企业标准打分,真实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让企业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好基础。

三、共同分享我院“双元制”办学成果和喜悦

(一)专业教学设施明显改善,实训条件不断优化。由于项目和“双元制”模式的推进,我院投资1700万建成汽车实训楼(建筑面积3700平米,按照汽车4S店前店后厂布局设计,一楼包括300平的汽车营销综合服务大厅,后区包含200平左右的标准理实一体化教室11间和多功能教室1间,全楼配备尾气收集系统和压缩空气管路,地面环氧树脂处理)。采购拥有四轮定位仪、四合一综合检测线、博世FAS740综合检测仪、龙门双柱举升机、教学整车、新能源实训设备等价值1000余万元的先进教学仪器设备,满足日常理实一体教学需要。

(二)专业师资水平明显增强,教学团队逐渐形成。项目合作初期,为了补充教师队伍的不足,我们通过从企业聘请,从高校毕业生中选拔,从机械类专业教师中转化的方式,先后组织39人次的教师赴合作单位进行双元制师资培训,利用寒暑假,每三年一个周期,三年培训完成后在派往德国进行TTT培训,目前已经有5名教师完成德国培训,这些教师们不但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他们还都具有非常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完全胜任理实一体教学的组织实施。现有专兼职教师26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4S店业务经理3名,高级技师5名,拥有硕士以上学历15人,双师型(素质)教师18名。但是目前教师人数对于不断增加的学生来说,还需要持续加强。

(三)专业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稳步提升。2016年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参加陕西省技能大赛获得第二名,和省交通职院一起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大赛,获得团体三等奖。2016年4月,从德国F+U传来好消息,我院首届49名学生参加德国手工业协会中级证书考试,通过率97.9%,位列全国第一,创造了德国汉化教育的奇迹。2017年11月,我院组织2015级汽修专业学生参加俄罗斯举远东区第五届世界技能大赛,获得了汽车维护与保养项目最高奖项“汽车大师奖”。截止目前,前三届学生全部优质就业,主要就业地分布在北京和西安,就业品牌包括玛莎拉蒂、保时捷、奔驰、宝马、大众知名品牌。很多学生入职3个月就和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最快的一个学生2个礼拜。我们在2017年暑期对这些学生工作情况进行了一次回访,企业普遍反映学生的基本功扎实,理论基础充实,具有较强的协作精神。以上总体反映我院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得到社会和市场的认可。

(四)专业知名度明显提升,招生规模连年攀升。由于高级汽车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推行中德诺浩“双元制”办学,专业影响力不断扩大,知名度不断提升,带动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2013年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招生人数为74人,2014年122人,2015年328人,2016年205人,2017年227人,2018年仅单独考试招生就录取缴费学生294人。现有在校学生929名,教学班29个。

(五)专业建设改革深入推进,特色专业群初步建成。由于项目和“双元制”的实施,带动了汽车类专业的强势发展,目前,我院开设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服务与营销、新能源汽车技术三个专业。其中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已建成国家骨干专业、院级重点专业。中德诺浩汽车学院头雁效应的影响,2014-2015年,学院多次组织有关专业负责人观摩中德诺浩课堂,并组织讨论,学习和借鉴项目中好的做法,目前全院有十几个专业都在进行有关的改革和尝试,相信这对我院专业的内涵建设和发展,也会起到一定的推定作用。

感谢聆听,谢谢大家!